海参崴突然走红,对中俄两国来说,都是既有好处又有烦恼的“双刃剑”。
东北是中国重工业的摇篮,天生拥有丰富的资源条件。
不过,就算资源再多,也改变不了东北地理位置上的不足。你看整个东三省,就只有南边的辽宁靠着海,北边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愣是一点儿海岸线都没有。
大家都知道,海运比起铁路、公路还有空运这些运输方法,能运更多东西,而且费用也更低。所以,如果一个地方靠着海,还有港口,那它就拥有了快速发展的好条件。
你得明白,世界上总共有70多亿人,超过六成的人都住在离海岸线只有100公里的地方。这就是说,如果能利用好海洋资源,那就等于有了让经济快速发展的好机会。
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们以前可都是名副其实的沿海省份呢。
尽管这两个省份都位于很北的地方,但清朝是从东北起家的大一统王朝,对东北有着很深的感情。1689年,清朝在雅克萨两次打败沙俄侵略者,并让他们签下了《尼布楚条约》,这样一来,黑龙江和吉林省那长长的海岸线就被清朝牢牢地认定下来了。
可是,清王朝由盛转衰没多久,沙俄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候见缝插针,靠着《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硬生生抢走了咱们外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
后来,因为沙俄的不断侵占,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面积大大减小。它们不仅丢掉了外东北那片辽阔的黑土地和地下宝贵的矿产,就连海岸线也一点不剩,彻底变成了没有海岸的内陆省份。
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因为国家过去贫弱受过不少委屈,这也能理解,毕竟内陆省份也有后来居上的大好机会。可最让人无奈的是,这两省没了海岸线,却还离海挺近。特别是吉林的防川,沿着图们江往东走,只有15公里就到日本海了。
不过,因为图们江入海口那里矗立着一座离江面只有十多米高的俄朝友谊大桥,大船和中型船只根本过不去。这座代表俄朝友谊的桥,实际上就像一条“锁龙链”,让我们只能看着海浪、听着涛声,却只能无奈地叹气。
由于没了海岸线,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进出口货物,只能绕道去辽宁省,从大连或丹东这两个港口运往国外。
虽然可以沿着黑龙江一路往北最终到达大海,但走内河运货不仅费用贵些,还容易被人控制,因此,往南边走到辽宁出海,就成了东北做对外贸易的唯一出路。
这种古怪的出海法子,不光让运输路程变得老远,还得换好几次运输工具,这样一来,产品的成本就噌噌往上涨,东北的货物价格也就跟着一路飙升。这样一来,东北产品的竞争力就大打折扣了,最后严重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给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拖了后腿。
更糟糕的是,大连港和丹东港的装载和卸载能力,限制了东北商品能进行多少贸易,这样一来,东北的进出口生意就陷入了一个越来越难的困境里。
因此,现在东北的商品和货物贸易要想摆脱困境,急需把眼光放到东边,找找去日本海的出海路。
其实,早在2007年,国家就已经开始规划从日本海出海的策略了。海关总署在那一年的第5号公告里也明确说了这事儿。
为了帮助东北地区发展,按照国家的战略计划,海关总署回应了黑龙江省政府的请求,他们希望内贸货物能通过俄罗斯的海运到达我国东南沿海。海关总署决定大力支持并先试着运行这个项目。试点时,货物从绥芬河出境,到上海、宁波或黄埔进境,在俄罗斯那边,只能经过海参崴港(也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东方港或纳霍德卡港。
除了海参崴,我们还在努力找其他通向大海的路。比如,在2010年11月,我们和朝鲜一起签了协议,要一起开发和管理罗先经贸区,还有黄金坪、威化岛这两个经济区。然后,到了2012年8月,我们又签了几个协议,包括一起投资罗先经贸区的港口和产业区,还有一起建元汀新边境桥的协议。这些都是为了推进罗先经贸区的中朝共同开发大计划和罗津港产业区的大计划。这些协议对中朝两国的经济发展都是很大的好事。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了个文件,说是要帮忙建设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文件里讲得很清楚,要改善圈河口岸到罗津港的公路,扩大罗津港和扎鲁比诺港的规模,还要建一座新的圈河到元汀口岸的跨境桥,好让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路更通顺。这样一来,吉林省的货物就能从珲春圈河口岸出去,经过朝鲜的罗津港,再运到上海或者宁波港了。
可是,半岛那边的情况变幻莫测,罗津港作为我们“国内贸易货物转运站”的功能根本没法用起来。这样一来,俄罗斯就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而海参崴更是变成了我们通往日本海的“唯一出路”。
把海参崴港当成东北地区运送国内货物的中转站,对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来说特别重要。绥芬河、珲春这些靠近海参崴的边境城市,离它才200多公里。要是能把吉林和黑龙江的货物直接送到海参崴的海运上,那就能省下好多运输的钱和时间。想想看,去大连港或丹东港得跑上千公里,海参崴港就显得近多了,优势很明显。
同时,海参崴港要是加入了东北的物流大家庭,那东北物流的瓶颈肯定就能被彻底打通了。这样一来,咱们东北的货物就能更快地被运到东南沿海的城市,然后再迅速分发到全国各地。这简直就是给东北物流网络添上了神来之笔,能大大推动东北经济的复兴。
可算是等来了这一天,我们足足盼了15年。就在最近,中国海关总署说同意把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也就是海参崴港)当成内贸货物的中转站,这样一来,吉林算是给黑龙江重新找回了通往大海的路。
另外,从长远来看,把海参崴当作咱们“国内贸易货物的转运站”,它真的能让东北实现“大步飞跃”吗?静夜史觉得这事儿还说不定呢。
大家都知道,东北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慢慢落后,其实并不是因为没有港口的原因。
东北经济被东南沿海超过,主要就是因为咱们经济发展的重点变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起来后,对进出口买卖的依靠太大了。而东北主要是重工业,这样一来,经济上就有些吃不消了。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最难的地方,不是外界说的“投资不愿过山海关”那样的营商环境问题,而是重工业怎么更新换代和升级的现实难题。而现在的情况是,东北作为我们国家的重工业基地这个身份太深入人心了,要是从全国整体来考虑,这反而成了拖东北后腿的最大障碍。
因此,我们不能昧着良心忘掉东北的历史贡献。东北为了国家战略付出了那么多,咱们得感恩并宽容以待。
在这种情况下,海参崴港究竟是怎么成为带动东北经济好转的关键呢?
从地图上来看,像绥芬河、珲春这些在东边的边境城市还好说,但像齐齐哈尔这种在西边的城市,要是想往东去海参崴,和往南去大连或丹东比起来,距离上也没啥便宜可占。再说,就算咱们能顺利办完去海参崴的出境手续,中俄两国的铁路轨距不一样,这简直就是明摆着的“高价难题”。要是说公路运输能行,看看俄罗斯的公路状况,想不堵车那真是太难了。
更糟糕的是,海参崴这个日本海边上的港口,因为受到从北边流过来的千岛寒流的影响,一年里头至少有3个半月时间港口会结冰,这让港口的使用变得很不方便,效率大大降低了。
得明白,苏联那时候为啥死守着旅顺大连不放,还不是因为这地方几乎一年四季都不结冰。比起它,俄罗斯远东那个最大的港口海参崴,可就逊色多了。
可以说,因为受到不少外界条件的限制,海参崴作为我们的“国内贸易货物转运站”,它的表现不会特别出色。
另外,海参崴的发展不光能给东北经济带来新活力,它还是中俄在新时代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一大助力。不过,咱们也得明白,俄罗斯肯帮忙,不是因为突然变得大方了,而是因为它被俄乌冲突拖得顾不过来。
说白了,不管是之前被炒得热火朝天的远东经济特区,还是海参崴热情地欢迎,都是因为俄罗斯需要咱们,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
因此,咱们也可以说,俄乌冲突拖得这么久,让中俄在远东的合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要是按照这样的安排,万一俄乌冲突突然停下来不打了,现在这种既热闹又和睦的情况会怎么发展呢?这还真不好说。毕竟,这个国家在历史上从来就不讲信用和规矩,想靠它们来保护我们的实际利益,那简直是白日做梦。
只要它们还死死纠缠着我们的家园不放,别说派军队震慑日本韩国了,就连平常的贸易往来都可能随时泡汤。这可不是我静夜史随口乱说,这是历史给我们上的沉重一课。
静夜史一直觉得,要是能把图们江出海口打通,那肯定比依附海参崴要好得多。毕竟,那块属于我们的土地还没回来呢,现在手里的防川,才是咱们通往日本海的桥梁。
另外,静夜史也觉得,咱们对于北方局势的动荡不安,好像一直缺少周全且完备的应对计划。想想看,就像苏联突然间分崩离析那样,俄罗斯的未来也挺让人捉摸不透的。所以,早点为可能瞬息万变的局面做好准备,静夜史认为这才是咱们现在最该操心的事儿。
我相信,东北以后肯定会变得越来越棒。
有很多地方没做好,麻烦您帮忙指正一下。
下一篇:没有了
- 2025-04-19华西医院连续3年承办“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 今年来了8个国家20名医生
- 2025-04-19从小众游戏到“精神桃源”,两周年的它为何成为“品类天花板”?
- 2025-04-19财经聚焦|三大指数继续上行 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扩张——透视3月份PMI数据
- 2025-04-19神工股份:3月27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汇添富基金、中金公司等多家机构参与
- 2025-04-19宁夏中卫进京推介文旅资源 邀北京市民打卡“塞上江南”